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文苑 -> 正文

巴蜀近代冶金的先行者

发布日期:2023-10-31  来源:   点击量:

钢铁8601 向 健

中国是世界冶铁业发源地,早在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冶铁业就成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产业,直到十八世纪,中国领衔执掌世界钢铁业,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老的巴蜀大地,物宝天华,人杰地灵。

据考究《禹贡》篇,中国冶铁术的起源地应是夏代的梁州。古梁州位于秦岭以南,包括今陕西、甘肃南部和整个四川省,其南部边界,可能到达今云南省的滇池。在这个广袤地区内,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的铁矿甚多,古梁州有铁可贡。秦汉之际蜀之卓氏、程氏,以铁冶富拟封君,更是极为有力的证据。

广汉三星堆的发掘,披露古蜀商末周初的璀璨青铜文化。同样,古蜀具有辉煌灿烂的冶铁史。

我国炼铁,秦代以前是用杠炭,秦代以后是用煤炭。在都江堰发现杠炭炼铁结晶体,老百姓称之为“铁屎”。这块石头在河底深处沉积了两千多年,终于被翻上河滩, 被洪水下冲后露在河中而被采集。它是铁矿石与燃烧中的青杠炭未完全融化的结晶体,属铁质,生铁锈,并有磁性;杠炭混在其中,青杠炭纹显露。证明秦代以前都江堰地段,已经是本地木炭炼铁。

可是近代中国的钢铁业却始终停滞不前,毫无建树。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让这头睡狮猛醒,直到中国发明的火药被生产成炮弹击中长长海岸线的防御工事,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钢铁做成的舰艇在中国领海纵横驰骋,才让清廷震惊。

近代的巴蜀大地的钢铁业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直到民国期间才有比较大的冶铁企业:重钢、威钢、万福,这三家冶金企业带动四川钢铁工业发展,它们不愧为巴蜀近代冶金先行者。同时,他们都是抗战企业,为抗日前线提供支援。

历史厚重的重钢

重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是1890年中国晚清政府创办的汉阳铁厂。

1890年6月,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选址汉阳,建汉阳铁厂,并下令“设法竭力赶办”。建厂创造了奇迹,当时在欧洲建设像汉阳铁厂一样的工厂至少也需3年的时间,实际只用了2年零10个月。

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厂,有“20世纪雄厂”之称,但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注定只能是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1938年3月,在抗战的烽火中,为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存我国仅有的民族基础工业,国民政府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上海炼钢厂等的主要设备拆迁,抢运内迁至抗日大后方重庆大渡口,在此建立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第29兵工厂。

新中国成立后,重钢先后改名为西南工业部101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涤荡着时代的浪潮,这个古老的企业焕发青春。1995年被国务院确定全国100家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97年被列为120家企业集团试点单位,199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联系的512家国有大型企业之一,2006年被列为中国500企业强第262位。

进入新世纪,确立了“环保搬迁、开发资源、自主创新、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决定搬迁老厂,建设新区,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如今,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矗立在长江之滨。传承中国百年工业化历史进程的新重钢,正以崭新的姿态和勃勃生机,昂首阔步进入新的征程。

发展迅猛的威远铁厂

1928年春,杨森、李家钰、罗泽洲联合向驻重庆的刘湘进攻。刘湘为了取得刘文辉的援助,将资中、内江、荣昌、隆昌等防地交刘文辉接防。于是,四川省威远钢铁厂的厂区范围就在刘文辉的掌握之下了。

1929年冬,刘文辉命令机械所总办唐永晖负责建一个日产15吨的铁厂。唐永晖接令后,于1930的2月在成都开始筹备工作,筹委会根据调查,认为:威远有低磷低硫的铁矿,有优质的炼焦煤等,因而,最后确定威远连界场为建厂地点。厂名定为“威远铁厂”,对外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机械修理所威远铁厂”。这就是威远钢铁厂前身,解放前累计生产生铁不足5000吨。1949年到1997年一共产铁301万吨,1958年开始炼钢。

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8年5月由原来威远钢铁厂改制组建而成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企业。1997年企业濒临破产,内江市委、市政府组建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改革、改制、改造和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区域市场战略,使企业由单一的钢铁生产的企业发展成为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营业务为矿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是中国500强企业,四川省10大民营企业之一,是四川省首批着力培育的做大做强类大企业大集团。

目前,在资源开发矿业发展中,川威集团先后在内江、凉山、阿坝和云南以及印度尼西亚拥有储量丰富的矿山15座。其中铅锌矿、钒钛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具有一定的开采规模,这为企业资源深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资源加工的制造业发展中,企业已形成了成熟的深加工产业链,钢铁产业具备产钢600万吨、钢材650万吨、焦炭320万吨、金属制品15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现产钢铁规模位居四川省第二位,具有热轧带肋钢筋、普通线材、焊接用钢盘条、热轧板、冷轧板、焊丝、焊管等几大产品系列,其中,热轧带肋钢筋和焊接用钢盘条是国家免检产品,获冶金实物质量最高荣誉金杯奖,焊丝获英国皇家船级社认证。

水泥产业是四川省水泥行业前三强,是川威集团走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产业。“重龙山”牌水泥是四川省水泥精品,获得全国免检产品称号,被四川省称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与之配套的房地产是川威利用自己的钢材、水泥资源,加之在开发区域内生产型企业人气旺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中档楼住宅楼盘,重点开发区域在成都、重庆、内江等消费需求旺,居住环境好,政府支持的地区。荣获“四川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10强称号”。

在现代服务发展中,物流、贸易布局完善、渠道畅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服务、保障与支撑。

历经沧桑的万福铁厂

抗战时期,地处重庆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署二十四工厂(重庆特钢前身),需要大量优质生铁。该厂发现,万源的铁质好,含硫低。1939年秋,二十四工厂厂长杨芳毓派砂模部主任范伯方到宣汉、万源等地考察炼铁矿资源。经考察后,范伯方建议在万源县境内办铁厂。1940年,四川军阀杨森派遣杨芳毓在重庆组建福源矿冶股份有限公司,并决定在万源县的沙滩坝兴办铁厂,推选杨芳毓为董事长,范伯方为厂长兼总工程师、主持工作。范伯方将厂址选在白沙河南岸一个梯级地带。

这里得天独厚,有丰富的铁矿、锰矿、煤炭等资源。还有方便的运输条件。产品通过出铁场外的白沙河水运,可直抵重庆,在磁器口上岸。也可水运15公里至汉渝公路,再实施汽车运输。

福源铁厂生产的铁属于低硫高磷,专供二十四工厂,用于生产航空投弹,具有良好的爆炸性能。

从建厂到破产,有60多年的历史,经营性质经历了以下变化:私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国营企业。

其厂名也多次变更。建厂初期属私营股份制企业,称福源矿冶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1954年10月实行公私合营后,称四川省合营福源铁厂。1957年9月改为国营,即称四川省国营万福铁厂,并由省属改为达县专区管理。1958年11月,因生产钢锭,改称四川省达县专区万福钢铁厂。1983年12月,经地区行署批准,改为达县地区万福钢铁厂。1992年8月,开始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下设若干专业厂,更名为达县地区万福钢铁总厂。1998年3月,实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后,称达川地区万福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六十多年中,万福走过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建厂初期,福源公司炼铁厂就地取材,生产力低下。1958年至1960年期间,万福乘着全国大办钢铁的浪潮,建起小高炉湾和0.5吨空气侧吹转炉一座,高炉总容积为99立方米,三年共产铁7.26万吨。

这里也曾经有过辉煌。上世纪七十年代,三线建设需要,铁路延伸至白沙河,并成立白沙共农区。在白沙河畔,安置了好几个较大的企业。上游有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及几个航天工业部部属厂,下游则是万福钢铁厂。白沙河畔生机勃勃,运载火箭从这里起步,共和国航天蓝图首先在这里绘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万福钢铁厂是“大庆式”企业,两座100m3高炉工艺和装备全国领先,产品出口日韩及东南亚,1985年全国地方铁厂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

如今,航天部的几个工厂已搬迁至成都。因资源枯竭,工艺不配套,且属落后产能,亏损严重,按照国家产业政策,2001年8月万福实施关停。2004年3月,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万福破产终结。

曾经名噪一时的白沙河恢复了先前的沉静。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较,巴蜀冶金落后了,但人们不会忘记为国家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巴蜀近代冶金先行者。它们始终不渝支持国家建设,支援其它冶金企业发展,它们被分别誉为:西南冶金黄埔,四川冶金鼻祖,川北冶金发祥地。(注:此文曾刊《川威人》)

学校地址: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校友会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校友会